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0023303 |
I561.88/4174 |
在架 |
达川区图书馆 |
达川区图书馆 |
少儿阅览室 |
|
CNY357.60 |
CNY357.60 |
2018-04-26 |
登录 |
0023304 |
I561.88/4174 |
在架 |
达川区图书馆 |
达川区图书馆 |
少儿阅览室 |
|
CNY357.60 |
CNY357.60 |
2018-04-26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
001 __ 0108251548
005 __ 20180426153738.0
010 _ ■a978-7-80568-823-7■dCNY357.60[全12册]
100 _ ■a20170331e20122007cemy0chiy0110 ea
101 1 ■achi■ceng
102 _ ■aCN■b110000
105 _ ■ay z 000fy
106 _ ■ar
200 1 ■a柳林风声■Aliu lin feng sheng■b专著■e插图本■f(英)格雷厄姆著■g吕萍译
205 _ ■a2版
210 _ ■a北京■c中国书店■d2007.2■h2012.12重印
215 _ ■a180页■c插图■d21cm
225 2_ ■a世界少年文学名著文库■Ashi jie shao nian wen xue ming zhu wen ku■v2
308 _ ■a丛书第2辑
314 __ ■a肯尼斯·格雷厄姆Kenneth Grahame (1859~1932)英国童话作家,生于英国苏格兰的爱丁堡,1887年开始,他的短文在伦敦杂志发表。1893年,他的文章集成卷,用《异教徒论坛》的题目出版。《柳林风声》在1908年出版,被誉为英国散文体作品的典范。除《柳林风声》外,他还留下两本书:《黄金时代》(The Golden Age,1895)和《做梦的日子》(Dream Days,1898),深为英美不同年龄的人喜爱。
330 __ ■a本书是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文笔典雅,描写细致,富含哲理。书中塑造了几个可爱的动物形象:胆小怕事但又生性喜欢冒险的鼹鼠,热情好客、充满浪漫情趣的水鼠,侠义十足、具有领袖风范的老獾,喜欢吹牛、炫耀、追求时髦的蛤蟆,敦厚老实的水獭--他们生活在河岸或大森林里,有乐同享,有难同当。主要内容:第一章"河流"始于万物勃生的春季:鼹鼠在春日情怀的感召下奋力爬出黑暗的地下居所,置身于充满勃勃生机的河岸地带。很快,鼹鼠与居住在河岸洞穴中的河鼠一见如故,成为了朋友。第二章"大路"的背景转换为夏日,河鼠和鼹鼠前往蛤蟆府邸。蛤蟆此时迷上了驾着大马车在大路上漫游,他让来客坐上自己的大马车,一同出游。在路上,他们乘坐的马车被一辆飞驰而来的崭新的大汽车撞翻到路旁的沟里,谁知蛤蟆不怒反喜,原来他又迷上了这"璞璞璞"高速奔驰的汽车。第三章"野森林"、第四章"獾先生"和第五章"温馨的旧居"是连成一气进行讲述的。鼹鼠在一个飘雪的冬日下午独自进人野森林,结果在林中迷了路。河鼠找到了已筋疲力尽的鼹鼠,两个不速之客碰巧闯进了獾先生的居所,受到了热情款待。第六章"蛤蟆先生"的背景已转换为初夏,獾先生同河鼠和鼹鼠一起前往蛤蟆府邸,将准备乘汽车外出兜风的蛤蟆禁闭起来。第七章"黎明前的排箫声"讲述的是河鼠和鼹鼠如何寻找水獭已失踪多日的儿子"小胖子"。第八章"蛤蟆历险记"讲述了蛤蟆如何在老牢头好心肠女儿的帮助下通过掉包计逃出监狱。第九章"向往远游"讲述的是河鼠被一只来自君士坦丁堡的海老鼠的远游经历所深深吸引,心向往之。第十章"蛤蟆二次历险"和第十一章"眼泪像夏日的风暴一样流淌"讲述了蛤蟆回到河岸地区后发生的事情。第十二章"尤利西斯归来"讲述了整个奇袭行动的过程以及4位朋友夺回蛤蟆府邸后重振家园及举行庆祝宴会的情形。
461 _0 ■12001 ■a世界少年文学名著文库
606 0 ■a童话■y英国■z近代
606 0 ■a童话
690 _ ■aI561.88■v5
701 _1 ■c(英)■a格雷厄姆■Age lei e mu■b肯尼斯■c(Grahame, Kenneth■f1859~1932)■4著
702 0 ■a吕萍■Alu^ ping■4译
905 __ ■a达川区图书馆■b0023304■b0023303■dI561.88■e4174■h0023304■h0023303■l外借室■l外借室■p29.8000■p29.8000
《水孩子》为英国十九世纪作家查尔斯·金斯利所著的一部儿童文学经典名著,亦为其儿童文学创作和代表作。作者以亲切而风趣的笔调,优美而简洁的文笔,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扫烟囱的孩子汤姆如何变成水孩子,并在仙女的感化、教育和引导下,闯荡大千世界,经历和种奇遇,克服性格缺陷,最后长大成人的美丽故事。
作品中充满了各种讽喻,亦不乏劝诫,但它们在作者幽默诙谐的笔调和生动奇特的象之下,读来丝豪也不冰冷生硬,而是妙趣横生,令人忍俊不禁。作品中那些对于现代文明弊病和生硬教育方式的隐晦的抨击,即便是成人读后,也不免掩卷沉思。而作者对于真理、正义、善良、慷慨、无私、真诚、勤劳、勇敢等美好品质的拥护和赞颂,和对于虚伪、邪恶、凶残、贪婪、自私、狡猾、懒惰、怯懦等丑陋品质的憎恶和谴责,至今具有不朽的意义。
查尔斯·金斯利(1819-1875),英国圣公会牧师,作家。金斯利出生于牧师家庭,毕业于剑桥大家,1859年任维多利亚女王的牧师,1860年至1869年任剑桥大学近代史教授,1873年任威斯敏斯特大教学教士。金斯利的大多数作品表达了他的宗教和政治观点,他的小说在维多利亚时代被广泛阅读,对英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代表作有历史小说《希帕蒂亚》《向西去》《踪迹至此》等。金斯利还创作了一系列优秀儿童小说,如《英雄们》《水孩子》《如何夫人和为何小姐》等,《小孩子》为其儿童小说中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