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条码 |
索书号 |
状态 |
所属分馆 |
所在馆 |
馆藏地点 |
架位号 |
单价 |
套价 |
入库日期 |
操作 |
0016265 |
I206.7/4057 |
在架 |
达川区图书馆 |
达川区图书馆 |
外借室 |
|
CNY25.00 |
CNY25.00 |
2018-04-26 |
登录 |
0016266 |
I206.7/4057 |
在架 |
达川区图书馆 |
达川区图书馆 |
外借室 |
|
CNY25.00 |
CNY25.00 |
2018-04-26 |
登录 |
订购年份 |
验收类型 |
验收期数 |
验收数量 |
验收日期 |
未找到数据 |
000 nam0
001 __ 0108251548
005 __ 20180426154445.0
010 __ ■a978-7-308-08733-9■dCNY25.00
100 __ ■a20110725d2011 ekmy0chiy0120 ea
101 0_ ■achi
102 __ ■aCN■b330000
105 __ ■ay z 000yy
106 __ ■ar
200 1_ ■a捕风记■Abu feng ji■b专著■e九评中国作家■f李静著
210 __ ■a杭州■c浙江大学出版社■d2011
215 __ ■a192页■d23cm
300 __ ■a汉唐阳光人文系列
330 __ ■a本书收集了作者九篇关于作家、文论家和导演的专论,探讨他们创造力的方式与深度,揭示了当代中国心灵的不同侧面。
517 1_ ■a九评中国作家■Ajiu ping zhong guo zuo jia
606 0_ ■a中国文学■x当代文学■x文学评论
606 0_ ■a中国文学
606 0_ ■a当代文学
606 0_ ■a文学评论
606 __ ■a中国文学■x当代文学■x文学评论
606 __ ■a中国文学
606 __ ■a中国文学■x当代文学■x文学评论
606 __ ■a中国文学
690 __ ■aI206.7■v4
701 _0 ■a李静■Ali jing■c(女,■f1971~)■4著
905 __ ■a达川区图书馆■b0016265■b0016266■dI206.7■e4057■h0016265■h0016266■l外借室■l外借室■p25.0000■p25.0000
本书集拢了作者李静从2002年至今所写的九篇作家、文论家和导演专论。此前,它们曾陆续发表在《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山花》和《中国图书评论》等杂志。那些批评对象,或位居“主流文坛”的至高点(如王安忆、贾平凹等),或被称作“非主流”、“异数”、“文坛外高手”(如王小波、林白等),但对于者来说,他们都“意味着当代中国心灵的不同侧面”。所以从文本中,李静解读的不仅是作品,更是社会乱象、现实批判以及人心所向:19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严肃文学逐渐成了写作者自身之事,许多作家相信,写作与读者无关。起初,这是一种拒绝媚俗的直率姿态,但是很快它便成了媚俗本身。
李静,生于辽宁兴城,199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批评家。著有话剧《鲁迅》,随笔集《受伤者》、《把药裹在糖里》、《刺猬札记》(台湾),文论集《不冒险的旅程》(台湾),并编有《中国问题》、《读木心》(与人合编)及2002年至今的《中国随笔年选》等书。